科研人员需要一定的技能。技能是加工知识材料的手段。哥白尼的日心说,就是他通过天文观测所取得的数据证明的。本生和基尔霍夫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有铿,发现新元素艳和枷,能弄清太阳上的元素,是由于他们发现了分光镜,并能熟练地运用分光技术。巴甫洛夫认为,对于一个生理学家来说,犹如掌握物理和化学研究方法一样必须熟悉外科手术。由于他高超的外科手术,使得他有可能观察到健康动物体内一个特定的消化腺体的正常活动,能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地探究那些支配唾液腺、胃、胰、腺、肾和肠的机制,使他揭示出唾液分泌的特点,同所消化的食物种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和酶在消化中的作用。这些事例说明,任何科学研究的活动,都与一定的技能相联系。对于这些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工艺水平,往往是决定科研所能达到的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科研部门的这种情况同生产部门完全一样,在生产部门中产品质量往往不完全决定于设计和材料,有时工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研工作中的工艺,反映在一定的技能上,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技术、计算技术和语言技术等。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作品,不论是文艺作品,还是科研成果或建筑物等,除了材料之外,工艺特点往往可以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水平。
科研人员需要一定的工艺水平,并不意味事事都需要自己操作。不可否认,辅助人员是很重要的。但是,只有那些自己也能熟练从事辅助劳动的人,才能正确发挥辅助人员的特长。否则,他对辅助人员的工作既无法鉴定,也拿不出合理的操作程序。这样的人严格地说只运用了一种役使别人的权利,实际并不适于也不应当使用辅助人员。
一个真正的科研人员,不仅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而且还应该是一个能熟练操作、精于艺术的工艺大师。有时,在操作中发现的问题会导致新的发现。分析天气图时,常因一个风向错误而漏掉一个天气系统,如果缺乏丰富的操作技能,就不会有这样的判断能力。
技术熟练往往会发展成一种近似本能反映的高度敏感,听到声音就知道机器的毛病,看到统计图表,就能辨别它是否正确和问题所在,而不用重新核算。这种高度的工艺敏感就是使用辅助劳动的基础。
科学实验不但是人们发现真理、探索自然规律的有力武器,而且还是检验真理、纠正谬误的重要途径。历史上有成就的科学家大都具有高超的实验技术。德提出以来,“落体的速度与它们的重量成正比”自从亚里斯多这样一条定律欧洲中世纪一直奉之为金科玉律。但年轻的伽利略却大胆怀疑,1590年他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作了有名的实验。他将两体积相等而重量相差十倍(--个是空心的)的铁球从塔顶同时下落,结果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这条流传一千多年的定律。伽利略重新提出了自己的落体理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先驱。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于1971年利用美国布鲁海文国立实验室作基本核子的实验。在这个实验室要进行在宽的质量范围里探测窄宽度的粒子的高灵实验,缺少一台具有高度分辨力的能谱仪。1970年另一个科学家在此实验室也作过类似实验,由于能谱仪精度不高而夭折。接受这一教训的丁肇中及其实验小组克服了重重困难,制造了一台高分辨力的能谱仪。利用先进的设备和高超的实验技巧,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被命名为J/tb粒子。‘实验室和自然界是科学工作者的主要舞台,实验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就是科学家向自然界索取第一手材料的主要技能,这不能不认为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