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不断改革和完警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科学飞速地向前发展,造成“知识爆炸”和“知识陈旧”周期缩短,这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从着重传授知识转向着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则是适应这种变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项引人注目的重要改革。
现在人们每时每刻都向知识的海洋里添进新的内容,人类的知识总量按指数规律迅猛增长。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文献数达500万篇以上,几乎每8--10年人类的知识量就翻一番,近十年掌握的知识量竟超过了过去二千多年的知识总量
这种“知识爆炸”的局面,使得任何一个个人都不可能对整个知识的海洋涉猎无么即使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也难跟踪不失。据统计,一个人即使一天八小时全用来阅读文献,那末,仅一年发表的化学文献就够【海南招聘】读48年了,一个人即使终生阅读文献,也只能读完本专业的5%的文献。
这样巨大的知识量,仅仅依靠个人的记忆能力,也是很难接受下来的。有人统什,一个大学生听过一次学术报告,六天后就只留下30%的记忆,到三十天后就剩20%了。何况人才的能力并不主要取决于记忆力,记忆力好并不等于能力高。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传授知识是无论如何也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的,人才也难以有所作为。只有掌握了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才才有可能迅速接近当代科学的前沿,从事有效的创造。
科学的迅猛发展,不仅表现在知识量上的猛增,出现“知识瀑炸”,而且有质的飞跃,表现为“知识陈旧”周欺不断缩短,知识更新愈益加快,同时还导致了一大批新学科的出现,新的理论接踵而来,学科之间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愈益强烈,这一切又加剧了知识的自然“老化”和自然“磨损”。美国有人统计,1965年的大学毕业生,五年后【海南招聘】的知识陈旧45%,十年后陈旧70%,而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四年后就陈旧了50%,十年后将全部陈旧。知识更新的加快,使社会的先进工业技术,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目前已达到每隔五年就更替一种新技术产品的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无论如何“最新”、“最现代化”,也总有“过时”、“陈旧”的时候,也总有不断产生出来的更新的知识需要掌握。如前所述,一个人一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只有10%是在校学习时取得的,其余90%要靠在工作中的不断学习,而且可以肯定的,那还有用的10%的知识也只是基础性知识。因此,高等学校如果还主要是传授知识,显然是不够了。教育的重点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必然的。
如果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海南招聘】工作以后,就可以有效地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能够迅速地掌握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由地驾驭已有知识去探寻新的知识,开拓新的领域,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他们就不致于在新的知识洪流面前,不知所措,或者在知识的海洋里随波逐流而无所作为。有人比喻说,现代的教育,不应只送给学生以“黄金”,而要教会他们“点金术”;不是给他们一袋“千粮”,而是要给他们一把“锄头”、一支“猎枪”,使他们学会“种地”、“打猎”的本领。这个比喻是十分恰当的。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都十分注意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一系列改革。譬如在教学安排上,采取减少课堂教学量,增加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和自由地探讨一些问题,独立地开拓一些领域。如美国的一些大学,一般在四年内的总课时为2000学时左右,英国有些大学每年分三个学期,每学期8周,每周五天,每天上午上三节课,下午做实验。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有雄厚的基础和较广的知识面,增强对未来科学的适应性。同时十分注意课程内容的更新,压缩经典内容,充实最新成果,迅速地把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水平,尽多地掌握科学前沿的信息。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少而精,启发式,甚至有的提倡“潜科学教学法”,使学生能亲眼看到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实际而生动的过程。许多学校还特别重视通过加强实验课教学,广泛吸收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等环节,以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国外不少学校,实验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随时都可以作实验,英国一些大学的实验课时数达到占整个教学时数的30-50%。苏联则成立了“全苏大学生科学研究委员会”,还有三百多个“大学生设计局”,领导和协调全国各地各校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许多学校还注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社会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活动能力。
另外,实行“二次教育”和“终身教育”,也是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付“知识爆炸”和“知识陈旧”周期缩短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而受到普遍的重视。
本文来源:海南人才在线招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