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刁‘学之所以能够在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土地上获得独立而蓬勃兴起,这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急迫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研究人才的理论财富。特别是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万计的优秀人才,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培养和造就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这些,无疑的是人才学在我国得以独立和兴起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十分重要的墓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使我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开始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伟大长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其
宏伟和豪迈的事业。特别是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又还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更是非同寻常的、极其艰巨的事业。
新长征的历史任务,使我们对人才、尤其是对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蒙受了巨大而惨痛的损失,特别是对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的破坏以及对人才的摧残,给我们国家造成了人才泛滥、青黄不接的严重“灾情”,给四化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四化建设千头万绪,人才间题首当其冲。能否尽快改变人才匾乏的局面,解决四化建设急需的人才问
题,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间题。一切关心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人们,都在思虑着人才问题,渴求人才,加速人才开发,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上下一致的呼声和强烈要求。
那么,解决人才问题,出路何在?加强和发展教育事业,从基础抓起,加速人才培养,无疑的,是解决人才问题的根本性战略措施。
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并非一日之功。“今天”的教育,多数是培养“明天”、“后天”的人才,它对于改变今天人才队伍的现况快则几年,慢则几十年才能见效。即使在目前有可能使教育事业获得比较大的发展,也难解当前人才厦乏的燃眉之急,何况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原有教育基础的很大限制。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人才,并不说明我们目前没有人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专门人才,但是,是不是说,我们现在就没有人才呢?不是,……我们并不是没有人。好多人才没有被发现,.他们的工作条件太差,待遇太低,他们的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因此,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掘人才的潜力,有效地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是加速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解决我国人才问题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措施。
为此,关于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及人才的使用和管理的规律,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例如,怎样使教育适应四化建设的紧迫需要,争取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怎样才能有效地发现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使人才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掘,等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努力探讨的课题。所有这些,就是人才学在我国必然要独立并获得蓬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人才学在我国的兴起,也是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坚持和恢复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人的思想从僵化和半僵化的状态下解放了出来,许多的科学禁区被们开了,涉及人刁‘理论的一些学科和一些过去长期不敢触及的问题,包括吸取历史上的人才研究的积极成果,以及总结我们自己在对待人才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等等,都有了深入研究的可能和条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满足这个国家X,要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页,人民出版社1 9 7 2年4i月版,下同)时代需要人才学,振兴中华的豪迈事业需要人才学,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以一及广大干部,尤其是广大青年,渴望成才,他们需要人才学,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和领导,都把人才问题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党和人民关怀着人才学,我们党积几十年的历史经验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又为人才学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和最可靠的保证。因此,人才学便在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土地上,应运而生,茁壮成长起来了。
本文来源:海南人才在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