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降生到世上,学习知识绝不仅仅是为了胜任工作。一个售票员应精通售票,但不能只精通售票,因为机器人也能做到精通售票。人,不是动物,不是机器人。人们需要有人类文明的精神生活。因此,人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之后的业余时间,就不仅仅限于用来学习那些用于工作的知识,他们还要享受大自然,享受人类积累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邓小平同志在第四届文代会上的祝辞中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种精神文明,应当是全中国九亿多公民普遍具有的。不管是政治家、文艺家、工人、农民、服务员、战士,还是家庭妇女、科技人员,都应有丰富的见闻,见多识广,不孤陋寡闻;都应在科学的意义_L懂得人生,懂得自我,懂得爱,懂得美,懂得欣赏,懂得创造,懂得个性,懂得社会公德;都应懂得一定的自然、文艺、心理和哲理;都有自知之明,有一定的谋生能力,在适应中求变革的能力,发掘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加以利用的能力,并能用来影响下一代。我们把这一切总称为基础文明。
基础文明中包括某种程度的基础知识,但基础文明并不仅仅是知识。科学文化水平是基础文明的主要内容,但还不是全部内容。如人们的爱情、理想、意志、情操、情感、个性、爱好、兴趣、风度、机智、友谊、嗜好等等,也属于基础文明的范畴之内。以文学艺术为例来说,它象复合维生素一样,有丰富的多方面的营养。既有知识的传播,情感的熏陶,又有智慧的启迪,哲理的教诲,等等。总之,它可以使人充实,使人优雅,使人文明。因而,文学艺术不象其他科学理论那样难于普及。从不识字的老太婆,到尚不懂事的小娃娃,都需要它。文学对人的精神生活的潜移默化,就象春雨滋润种子发芽一样,使人们发育出美的心灵。
基础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基础文明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我们的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宣传事业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应当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基础文明程度作出贡献,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基础文明程度较高的人,容易做出贡献,成为人才。全国基础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将为大量人才的成长准备了肥沃丰厚的土壤。一个普通售票员、理发员,也可以养出个大科学家儿子来。我国现在三十岁以下的人有六亿之多,而每年只有百分之四的人上大学,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六,或就业,或下乡。为此,我们应当千方百计,提高现在这一代青年人的基础文明的水平,这样长此下去,各行各业中就会涌现更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即便是那些不出类拔萃的人们,也能使他们的孩子受到普遍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今天的青年就是明天的家长。只要重视了这一代青年的基础文明,那么十年后我国就有了一大批比现在的家长要高明得多的新家长。
如何才能普遍提高基础文明水平呢?首先要对其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这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我们的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广播、戏剧、曲艺、体育、旅游、学校等等,都应把提高全民族的基础文明水平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应该开展一个博览群书运动,对古今中外凡是能流传于世的一切作品,来个“读书破万卷”。不管是神话、童话、寓言、民问故事、科学幻想小说、科学普及读物,还是传记、谈话录、诗歌、小说、戏剧、尽可能多读一些。为增长见识,人们可以利用休假时间,作些实地的调查、访问、游览,以便开阔眼界。心理学研究证明,视野的狭窄常常使本来很聪明的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大,极大地损伤了他们的创造力。多接触实际生活,除了可以直接获得感性知识,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外,还能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目前,社会上习惯于只把坐班式学习(包括讲授与自学)当成学习知识的途径,这是很片面的。从来没见过名山大川的人,很难写成气吞山河的优秀诗篇。
业余时间用于提高人们的基础文明,不仅仅是为造就大批人才准备土壤的需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人道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据A·八柯西切夫主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史教程”中考证,马克思在着手写《资本论》以前的一些准备手稿中,对衡量财富的尺度表述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到了共产主义,人们将用业余时间来衡量社会的财富。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时写道:“……真正的财富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那时衡量财富的尺度已决不会是劳动时间,而是业余时间”。资本家把业余时间看成是无所作为的时间,因为工人在这种业余时间内不会给他们带来利润。实际上这种业余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产时间。人在这时间内休息、娱乐和提高才能。人人都成长,人的各种才能都全面发展,这才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最宝贵的资本。因此,业余时间是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理想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还论证了:在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条件下,社会进步的目的是人本身,是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而对资本主义来说,社会发展的目的是获取利润。马克思的这一重要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础。
因此,我们如果能让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把业余生活安排得高尚而丰富多采,必将大大促进全国基础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多出人才,出大人才,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造福于人民这种本来的优越性,使人生活得欢乐、更欢乐。
本文来源:海南人才在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