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原是虞国大夫,晋灭虞俘百里奚,把他当陪嫁的奴仆送到秦国,百里奚逃回家乡,被楚人抓去。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有才能,准备用重金将他赎回,怕楚人知情不放。于是,派一个使者到楚国说:我有一个陪嫁的奴仆在你们这里,愿意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楚人答应了。百里奚至秦,穆公和他谈了三天,认为他确实是个人才一,让他主持国政,号为“五rx大夫”。百里奚又推荐`叔。秦穆公在百里奚、赛叔辅佐下称霸西戎。
汉朝的韩信谈到百里奚的遭遇时说:“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这个评论一针见血。百里奚的才能并不是到秦国后才突然产生的,而是因为他碰上了知人善任的秦穆公。
百里奚毕竟是幸运的,得到秦穆公的尽力罗致。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有这样的机遇。然而,他们另有办法,就是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韩信就颇为典型。
韩信早年在项羽部下无所知名,“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几次三番献策,项羽根本不予理睬。韩信去楚归汉,萧何以“国士无双”许之,极力向刘邦推荐。刘邦登坛拜将,言听计从。刘邦用其策回兵定三秦,韩信又平定魏、赵、燕、齐等地,最后,韩信和刘邦合兵围项羽于该下,灭楚。在刘邦统一中国的事业中,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百里奚、韩信杰出的才能得以施展,条件是十分重要的。百里奚幸亏遇上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秦穆公,韩信则因有“择主而事”的自由,又逢识才的萧何,善于“将将”的刘邦。没有这些条件,百里奚将沦没于奴虏,韩信也只能充当一辈子的侍从、仪仗。在我国历史上象韩信这样“择主而事”而得以施展其才能的,可以说是不少的,商v、孙殡、范堆、苏秦、张仪、陈平……都是这样的人物。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索。.
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I需大量的、各方面的人才,努力发现人才,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各级领导的一个重要责任。我们希望所有的领导者都能成为“伯乐”。但是,愿望并不等于现实,它们之间总是有差距。“千里马”遇上的不都是“伯乐”,甚至有的还被当作“赢胎”对待,作用无从发挥。可见,人才能否被发现,能否被充分使用,有时取决于一些偶然的因素。这种现象对于实现四化是很不适应的。那末,是否可以考虑对人才管理制度作某些调整、改革,在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下,给人才以一定的自由,使之能择“主”而事,经过一定的途径,到更加能够发挥才能的单位去工作呢?这也是人才学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来源:海南人才在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