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敢于攫用新才

来自:田福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3-12-28 09:53:42

    不论自荐或互荐,光是推荐,还不行。关键在于领导敢于量才录用,敢于捆用新才。倘若长影厂的领导不采用达奇的自荐报告,刘备和孙权不听徐庶、阐泽的推荐,那么结果还是等于!
    摺用新才,是有风险的。因为新才在未用之前,没有充分的把握,而一旦把他们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举足轻重,事关成败。这就更需要那些主局者独具慧眼,大胆果断!
    不久前,我参加接待美国科学作家访华代表团。一见到代表团团长巴巴拉,卡利顿,使我十分吃惊—竟是一个三十六岁的女士!而她的团员,却有好多已经白发苍苍。这使我又想起美国《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鲁卡斯,他在导演第一部影片时只二十三岁,而拍摄这部轰动世界的巨片时才二十八岁!
    现在,我常常听说“青黄不接”四个字。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固然使一代人才被耽误了,但是,在许多方面也并非真正“青黄不接”,而是由于不敢7m用新才。
    以电影导演为例,一开起创作会议来,各电影厂都在叫“青黄不接”,特别是导演后继无人。然而,有人调查了一下,在北影、长影、上影这三家电影制片厂中,共有导演一百四十多人,其中百分之五十五是年龄介于三十至四十五岁的中、青年导演。这一大批青年导演,几乎没有独立导演过一部电影,而大部分影片的导演工作都集中在年已五、六十岁的老导演身上。由于青年导演从未独立导演过一部影片,厂领导不敢让他们独立工作,而老导演由于自然规律变得越来越少,于是形成“青黄不接”的局面。
    其实,那些老导演,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独立导演影片的。他们也是在实践中摔打出来的。就拿上影厂的名导演汤晓丹来说,他已导演了三十部影片,而他独立导演第一部影片时只有二十岁!如果他不是从二十岁开始独立导演影片,今天怎么会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导演呢?一个孩子老是让他躺在摇iu里,他怎么会走路呢?
    最近,由于文化部领导注意了启用新才,一下子就涌现了许多被广大观众所称赞的青年导演。如《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别具一格的新片,都是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其实,这些青年导演早就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由于领导上不敢放手使用,使他们一直没有机会表现他们的艺术才华,于是“青黄不接”的喊声响成一片。
    在摺用新才方面,电影导演谢晋是一个范例。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选择影片主角是否成功,将决定未来影片的命运。正因为这样,电影导演在选择主角演员时,总是慎之又慎,考虑再三。不少电影导演喜欢用老演员当主角,这样可以少担风险,而谢晋一旦发现一个新演员适合于扮演主角,就毫不犹豫地决定使用。就拿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来说,祝希娟扮演的琼花,给观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其实,祝希娟当时只是一个戏剧学院的学生,从未演过电影。谢晋有一次到戏剧学院去,偶然看到祝希娟跟男同学争论,很有激情。他觉得,琼花正是需要由这样粗眉大眼,具有勇敢粗犷气质的演员来扮演。经过试镜头之后,他看出祝希娟很有表演艺术才干,于是大胆决定用她担任主角。同样,现在为观众所熟悉的青年演员陈冲、向梅,也都是谢晋首先发现、大胆使用才成为明星的。另外,象杨丽坤能在十七岁时主演《五朵金花》,是长影导演王家乙敢用新才的功绩。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只要打掉“论资排辈”的因袭旧框框,人才就站在你的面前.
    龚自珍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人才并非从天而降,人才本来就在你面前,看你敢不敢“不拘一格”大胆摧用罢了!
    自荐,互荐,关键在于用才。广开才路,早出人才,关键在于领导敢用新才。


本文来源:海南人才在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