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到底是怎么成功的?在求学时期与他们成绩不相上下的同窗之中,有不少人后来却一事无成,这是什么原因?……不少‘神童,毫无建树而死,很多不正经念书的却成了稀世之才,这些难道全都是偶然现象吗?决定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除了教育学已有的成果,还有没有我们至今尚未认真归纳或者尚未认识清楚的规律呢?”—这是雷祯孝、蒲克同志在《应当建立一门“人才学”》一文中的几句话,海南人才在线愿意把它引来作为本文的开头。雷祯孝、蒲克同志在这篇文章中向读者提出了许多关于
人才学方面的有意义又有趣味的问题,上述的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是的,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某甲和某乙是同班同学,某甲成绩一般,某乙是公认的高材生,成年以后某甲在科学上成就很大,而各方面都比某甲强的某乙却终身碌碌无为。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首次投考大学竟然名落孙山;十七岁创造群论的杰出数学家边罗华,两次考不上大学数学系;爱迪生被认为是一个不堪造就的笨学生,
只读了三个月书就退学回家;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在校成绩不好,老师及他的父亲都认为他不会有出息,可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成绩,这些又是为什么呢?
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富兰克林、瓦特、戴维史蒂芬斯、道尔顿、法拉第等,小时候都不是高材生,有的甚至连书都没读过多少……事情就是这样的奇怪,以致于爱因斯坦这样问道:“为什么有些重要的科学思想往往是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人说出来的?”‘所有这些很值得我们的教育家深思。正确地解答这些问题,似乎是很困难的,但是,研究这些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了解问题形成的根源,对于我们更多更快地培养科学人才,却有着巨大的意义。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是机遇吗?爱因斯坦短短半年内在物理学几个方面都做出杰出的贡献,难道都是偶然的机遇?爱迪生一生中完成了数以千计的发明,难道都是碰巧?
是天资吗?一个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高材生的人,难道他还不聪明,而一个连大学也考不上的或一个读了三月书就退学的笨学生的聪明又在哪里呢?
是勤奋吗?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勤奋。但是终生勤奋刻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偏偏他们成功?
是条件吗?爱因斯坦当时既无名师指导,也无良好的设备和资料,甚至连专业科学工作者都不是……
海南人才在线以为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
本文来源:海南人才在线招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