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来自:田福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3-12-27 14:56:14

    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
    科学是最富于创新的。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科学人才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想象力,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关于这些,读一读科学家们的论述是很有好处的:《自然科学史》一书作者梅森总结道:“科学总要发展,并有新的发现,……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的理论推翻。”
    美国的科学史权威萨尔顿说:“科学总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才不如此。”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李政道教授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甚至连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对于一个科学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他应该有很好的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能力,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顽强的毅力、信心,刻苦和献身精神,但是还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没有这一点,你就不可能创造出任何科研成果。
    人们往往以知识广博为荣,须知光有知识还是不行的。东汉时的官僚胡广,知识很广,有“万事不理问伯始”之说(胡广字伯始)。即说胡广记忆力极强,熟悉所有的典章,唐朝李善,也是知识广博,为《昭明文选》作注,旁征博引,后人叹服。可是,这些人虽然知识很广,背书厉害,但没有自己创造的东西,对科学、对文化的发展有什么特殊的贡献呢?
    各个科学家的专长不同,研究方法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创新能力强。科学人才的成功,除了机遇、条件、个人努力等等条件外,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有的高材生默默无闻,有的勤奋者收效不大,_关键就在于缺乏创新能力,结果高材生县花一现,勤奋者劳而无功,不能不令人遗憾。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本文开头时提出的那些问题了:有的学生,只是拚命注意考试,尽管在校成绩很好,长大以后却碌碌无为;有的学生,由于兴趣、记忆力等等原因,接受传统教科书的能力不很强,在校考试成绩不算很好,或者根本没读过几年书,但由于他们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后来却能在科学上有所发明、发现和创造。
那么,怎样才能具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呢?要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要渴望创新,也就是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一个不想战胜对方的棋手是永远不会在象棋比赛中获胜的。研究化学的人很多;为什么偏偏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呢?因为他做梦都渴望把元素排列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爱德华•琴纳为什么能发现种牛痘可预防天花?因为他亲眼看到天花病人的痛苦,看到一个个母亲变为聋子、瞎子,看到一个个天真的儿童悲惨地死去。他作为一个医生时刻都想着创造一种办法来防治天花,所以才能从挤牛奶的农妇身上发现问题,获得成功。爱迪生由于有很强的创新意识,非常盼望发明电灯为人类造福,所以才能在上万次实验失败后仍然坚持,最终取得胜利。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创新意识的重要。
    科学史上确实不乏偶然发现而成功的例子。如抗菌素的发现、x射线的发现、色盲现象的发现等等。但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对新发现不敏感的人,往往走到真理的边缘也无法抓到它,这样的事就更多了。
    关于创新意识,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那就是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产生。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岁月里,人们为了证明欧几里得儿何学里的第五公设是个定理,不知费尽了多少天才数学家的心血,数学家法•鲍耶(1775-1856)写信给他的儿子亚•鲍耶说:希望你“再不要做克服平行线论的尝试。……海南人才在线熟知了一切方法直到尽头……并且海南人才在线在这里面埋没了
这个无希望的黑暗能使千只牛顿的塔沉没。……因为,它也会剥夺你的生活的一切时间、健康、休息、一切幸福的。这个在任何时候也不会在地面上明朗化”。但是亚•鲍耶仍然坚持工作,他虽然也无法证明第五公设,但他终于意识到:除去第五公设就可以建立一门新的几何学。这个创新意识极强的青年人才二十三岁就创立了一门新的科学—非欧几何学。事情就是这样的冷酷:在同一个问题上,缺乏创新意识的父亲费尽终生精力毫无效果,具有创新意识的儿子初出茅庐就建奇功。事实上,费尽心血的数学家不少人已经走到了建立非欧几何学的边缘,但由于没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不敢这样做,象高斯,他早就知道可以创立非欧几何学,但不敢发表白己的见解。
    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前提是自信。《科学史》一书作者沙玉彦说过:“研究科学必须破除成见,决不能因为这是古人已说过的,就轻意相信。尤其是对于那些名人的言论,更不能因为他名誉很大的缘故,就无论哪(那)样都是正确的……”牛顿认为:光是由一道直线运动的粒子组成。即所谓光的“微粒说”。也许是由于牛顿的巨大权威吧,十八世纪整整一个世纪光学研究没有任何重要进展。一八O-年,一个勇敢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站了出来,他说:“尽管海南人才在线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海南人才在线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海南人才在线……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正由于托马斯•扬没有被牛顿的权威所吓倒,敢于创新,所以在发展光的“波动说”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难道不给我们一点启示吗?
    在你看来,伟人高不可攀,那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包含多方面:很强的好奇心,深刻的洞察力、细致的观察、大胆的假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各人应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它。
    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前提是发现新Ju7题,认真观察事物。千百万人都见过苹果落地,唯有牛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千百万人都分离过空气,唯有瑞利(1842-1919)发现惰性气体;很多人都有发现X射线的条件,但是唯有伦琴发现它……可见光注重观察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要在前人司空见惯的东西里发现新名堂,就不仅要观察事物的表面,更要观察事物的特点,英国科学家何非说过:“科学研究工作就是设法走到某事物的极端而观察它有无特别现象的工作。”观察平常现象,大家都见多了,作出成绩的可能性小,而走到极端,观察旁人不太注意的特点,创造条件促使事物暴露特点,则容易有所发现。“正如在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最容易在动荡的情况下而不是在其它情况下发挥出来,所以同样隐蔽在自然中的事情,只是在技术的挑衅下,而不是在任其自行游荡下,才会暴露出来。”(弗兰西斯•培根)牛顿发现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是因为他借助了三棱镜;拉瓦锡(1743-1794)推翻了由来以久在化学上占统治地位的“燃素”学说是因为他借助了许多化学家都没有重视的简单工具—天平;本生(1811-1899)和基尔霍夫(1824一1887)能够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有锉、发现新元素艳和枷,能够成功地分析出太阳上的元素……这一切,都由于他们发明了一种奇妙的东西—分光镜。可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观察是发现新问题、创造新东西的一条捷径。
    设计一些新的实验对于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也是极有好处的。医学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事例:开俄斯岛人埃拉西斯特拉托(公元前300-260)认为:动脉在正常情况下充满了空气。原因是他发现死去动物的动脉管是空的。他认为活的动物的动脉管割破后,空气就逃走了,接着血就流出来。这种学说看起来是有道理的,至少你很难用语言驳翻它。这个说法一直流传下来,直到盖仑才把它推翻。盖仑(公元129-199,有人说150-200)是医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的一百三十一部医学著作有八十三部流传到今天,比古代任何一个作者的著作保存下来的都要多。他是怎么推翻埃拉西斯特拉托的呢?他设计了一个新的巧妙的试验。他把一段活着的动物的动脉管两端扎起来,使血管里的东西无法流动,然后,切开动脉管,发现脉管里是血而不是空气,以此证明埃拉西斯特拉托在动脉液的问题上搞错了。这件事能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个实验很简单,论证也很有力,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做,可要设计出这个实验却不简单,所以设计新实验对创新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本文来源:海南人才在线招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