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提出“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许多家庭纷纷响应了这一政策,但从多年的实施结果看来,积极效果与消极效果同在。人口的增长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使得国家和社会避免了许多因人口快速增长而导致的不良后果。但是,随着“独生子女”这一名词的产生,随之而来的“溺爱”、“小皇帝”、“小公主”等包含贬义的称呼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实际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应该从小就把礼仪文明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而现实却不同,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围着一个转,独生子女被视为是掌上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现象处处可见,但古人的有句话说的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也是如此,过分的呵护和宠爱只能让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开心,忽视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把自己封闭其中,这样的思想也是和中国优秀传统礼仪中尊重他人,尊老爱幼,关爱他人背道而驰的。
其次,在经济发展快速的今天,父母把子女课堂上的学习成绩当成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重要凭据,在父母眼中,子女只需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其他的家务事、礼仪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都是让其进而远之,一是怕耽误学习,浪费孩子学习的宝贵时间,二是怕孩子在外面磕着碰着,家长心疼。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孩子都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在人际关系的待人接物上表现的十分冷血,失去了年轻人本应该拥有的青春活力和基本素质教养。也让他们成为了以优异成绩进入高校的同时暴露了内心缺少基本礼仪文明观念的残缺。
对于远离父母在外上大学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在大学里过着与高中父母给予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有很多人不能适应这样的集体生活,失去了可以依赖的父母,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完成,新的友情要靠自己去创造,尤其对于从小的没有正常的礼仪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致力于“利用他人”、“欺骗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的思想,在偏离正常礼仪教育文明的轨道上越走越远。尤其是像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由于自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的溺爱,音乐艺术发展势头良好,在多次获得了艺术表演方面的奖项后,对自己的自信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进入高校后,发现了很多类似于自己的优秀学生,内心会有一丝的不服气,依旧以自我为中心,不肯和他人进行交流,再加上学音乐的学生在思想上十分的前卫和个性,父母的盲目支持,更加重了他们追求个性和自负的资本。
本文来源:海南招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