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对科学工作者说来,这是一个座右铭。根据科学学的研究,现代知识更新周期很快,甚至有人估计大约为五年,不经过“再学习”,知识就可能老化。因此,科学工作者必须要学习,而且要当作一项重大任务,当做搞好科研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来认真地学习。
爱因斯坦曾问道:“为什么有些重要的科学思想往往是没有经过系统教育的人说出来的。”这里提出了一个值得每个科研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系统教育不一定带来新的科学思想。如何学习才能有益于科研?而其它的学习和学习方式怎样才是有效的,这个问题值得很好地总结和研究。有关学习的学问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好比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宝库。学问就是宝库中的一项财富。因此,研究探讨这门学问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周围有很多在学习上成败的实例,值得重视,值得分析,值得借鉴。学习对任何人来说都得付出很大的代价,它需要时间投资和精力投资。年华是一去不复返的,要抓住时代所提供给每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机会。一个时代培养的人只有在自己的时代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找到更多的机会。而令人惋惜的是,有些人为了某个枝节问题的学习花费了自己的年华,而丢失了许多“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于本人来说属于主体部分的知识老化。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学习,但却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
“四人帮”曾在学习问题上制造过混乱。
首先,他们尽量贬低知识,以无知为荣,这是造成一代青年人科学知识贫乏的重要原因。但是,他们却无法消除人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越是知识被禁锢,越是缺乏知识,越是滋生着饥不择食地追求知识,于是产生了知识万能,知识越多越好的盲目性。这是第一种混乱。
在这种混乱的基础上,在某些人当中又产生了学习是自己的,工作是国家的这种种思想,这也是‘四人帮”的一种流毒。实质上是一种在损害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谋求个人发展的思想表现。但是这种思想和作法既不利于国家,也不利于个人。因为知识并不同于物质财富,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能创造成果外,既不能吃,也不能用,更无法遗传。如果放弃工作,则学习无非是空度年华,原来可以做出的贡献,将付之东流,而学习成果也将随着个人的衰老和死亡而烟消云散,不能不令人深为惋惜。
学习是增长智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虽然并不排除一定时间内脱离生产的学习,但增长智能的主要方法是自学和在工作实践中取得才智。特别是科研工作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从查阅文献到工作进行不但能接触到大量新知识,而且还能补充一定的要素知识,这也是学习的过程,也能提高个人才智。一般认为业务工作不可能学到很多东西,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业务工作有许多是在科研中无法找到的珍贵科学财富,可惜业务工作者没有很好的积累它。业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特异的、丰富多采的事例,许多昙花一现的思想上的灵感,这些都可能把人们引向一个新的知识世界,可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失之交臂,而使之在记忆中消散。但是在业务工作中却有一些有心人,他们把这些记录下来,用简要而突出的语言、图表、数字进行了描绘。有些不仅成为个人的,甚至是后代的珍品。文学家是这样,科学家也是这样。在气象工中天气日记就是积累这些材料的良好形式。竺可祯五十多年如一日,记录了完整的天气日记,甚至一些老农,也保留下几十年的天气日记,成为后代学习他的经验和查找当时天气现象的珍贵资料,他们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
本文来源:田福招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