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必须将它分解为若干要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内容和规律性。这点正象温度、湿度等是了解大气状态的要素(即气象要素)一样,也象形状、颜色、比重等是了解物体特性的要素一样。
各个时代、各种职业对才能的要求并不完全一样,因此,对才能要素也有不同的提法。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对共产党员提出又“红”又“专”的要求。“红”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专”是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红和专可以作为构成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
对于各个专业来说,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提出更为具体的才能要素。但是必须完备地概括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又不致于互相重叠,换言之,才能要素的总体必须具有完备性;每个要素应具有独立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专业才能要素及其构成。这一点,军事学家做得更为突出。在《孙子兵法》中有一段论述了一个将才的才能要素,其大意为: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是故智以折敌,仁以附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故折敌则能令变,众附则思力战,贤智集则阴谋利,赏罚必则士尽力,
气勇益则兵威,令自倍,威信一则惟将所使。这就是说,将才的主要贡献是领导军队战胜敌人,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具备六个要素,即:智、仁、敬、信、勇、严。这六个要素作用各不相同,但结合在一起,就能把兵带好而无敌于天下。这样,把将才分为六个要素,对研究将才的成长、挑选等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惜在科学研究中却没有同样详尽而全面的关于才能结构的描写,只能从科学家小传中找到一些线索。
公元六世纪我国古代著名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姗是一个才能上得到较好发展的例子。首先他在政治上是先进的,他批评当时王公贵族“既饱而后轻食,既暖而后轻衣”,所以强调“富国以农”,而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同时他又有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始终注意着“采裙(拾取之意)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即向已有的著作(经传),古代劳动人民世代相传行之有效的农事谣谚和有经验的老农学习,同时一亲自实践。这就说明他既能广泛查阅文献,又善于调查研究,并有深入农事活动的技能,因而具有广泛的技能和知识,是一位相当成熟的学者。
本文来源:田福招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