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来龙去脉—【海南人才在线招聘网】国封建时期人才制度的变革

来自:田福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4-01-16 16:27:51

    “【海南招聘】”把科举作为一种人才制度加以介绍、评价,对于人才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起于隋唐,延续到清末,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的人认为科举制度只是一种取得官职的考试制度,这是不全面的。它包括人才的教育、选拔和使用三个方面,这种制度对于西方国家文宫制度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与这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就要求建立一个新的人才制度。原有的推荐制由于逐步衰落已经同新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了,特别是由于庞大的地方门阀势力的崛起,对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于是科举制度就应运而生了。
    唐代的教育分中央和地方两个体系。中央由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广文等机构组成,其中国子监专收三品琢上文武官员的子弟和国公的子孙为主,大学专收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弟和郡、县的子孙,这些对出身都是有严格限制的。四门学、广文则比较松动,除了贵族子弟外,也收庶民子弟。地方的教育体系则由府州举办的学校和私垫组成,学生的范围就更广泛了,小官僚、中、小地主及平民子弟都可以入学。学习内容除经、书、算、律之外,还有乐、医、艺等门类,这就基本上包括了当时已经比较成熟的学科。
    在人才的选拔上,主要是依靠层层考试,其中由学馆录取的叫生徒,从州县录取的叫乡贡,总称为贡举。参加贡举的人,报名后经州县考试,合格者贡于中央,称贡士或举人。到京后,再分科考试,有进士、明经、明法等等的名目。唐代以后,由于考取进士的人数最多,要求也较严。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士人都以考取进士为荣。最高层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称为制举。通过这一层层的考试,选拔出封建国家需要的各种人才。考试合格者并不是宫员,而只是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和参加上一层考试的资格,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做了官,而另一部分则只取得了秀才、举人、进士等等的资格,实际上却没有做官。这可以说是类似“学术职称”和“行政职务”分离的一种政策。这个办法在当时是进步的,它打击了门阀势力,巩固了中央政权,这可以说是第一个优点,第二个优点就是同新的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树立了一个统一标准,使得育人选才更加标准化,也更加制度化了,第三个优点就是广开才路,受教育的平民及中小地主的子弟也有机会(尽管这个机会不太多)进入上层领域;由于在科目设立也比较广泛,也就使得一些应用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才同样得到了发展和应用自己才能的机会。所以,科举制度并不只是一种官制、这个制度在唐、宋两代促进了文化、艺术、技术、政泊、经济的发展,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如大数学家祖冲之、杨辉、秦九韶,大政治家王安石、魏敬,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散文家韩愈、柳宗元.
    但是,科举制同推荐制一样,也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地主私有制基础上的,不可能不走下坡路。到了明朝,科举制度发展到了高峰,也就开始走向下坡。
    明清时期,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育人选才制度,虽然仍然是科举制度,可是巳经走向繁琐和僵化。它固有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最后竟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和人才成长的栓桔。同时,可以说科举制度也发展到了高度完善的程度了。
    当时,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程序。院试由知县主持,及格者称秀才,乡试由知府主持,及格者为举人,中举的就可以到京城去参加会试,会试及复试合格者方允许参加殿试,殿试合格者,即授予进士的头衔‘殿试合格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有了进士头衔就可以授予官职。
    科举取士,主要是看八股文章做得如何?八股文章是最死板、程式化的文体,既“是愚笨的产物,,又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桂桔。通过这种考试,根本考不出人才来。这种科举制度,弄得弊端百出,如行贿、顶替、夹带、传递等等,不一而足。中国著名小说《儒林外史》,可以说是一部研究科举问题的专门著作。随着社会制度的衰败,这个时期在人才政策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措施,即“文字狱V的兴起。“春江水暖鸭先知”,由于广大知识分子对于新思想的吸收和对旧制度的批判,已使统治者视知识分子为大敌了,所以最高统治者,一方面诛戮大臣,另一方面又打击、压制知识分子。如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有大事千己者,许父兄弟陈诉,非大事毋轻至公门。一切军民利弊,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堆生员不许进言”。清朝比明朝更甚,除上述规定外,还不许集会结社和出版。清朝的“文字狱”往往株连数十人甚至数百人。明朝的“党入之祸”也压制摧残了许多人才,这些手段同科举制度相配合,形成了腐朽没落的统治工具。到了清帝国末期的时候,科举制度本身也腐败到了极点,到了非废除不可的程度。
    科举制度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不同层次的考试,发现、选拨、录用人才的。因此,人才是由主考官—官员中的“伯乐”而选定的。
    在那些被埋没被抛弃的举子之中,就出现了“叛臣逆子”。历史使这些人走上了另一条成才的道路。例如:洪秀全本来是一名秀才,但屡试不中.,这使【海南人才在线招聘网】重新认识了科举制度,并进一步认清整个封建社会的矛盾。【海南人才在线招聘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创立了拜上帝会,发动了伟大的金田村起义,终于建立了太平天国。明末农民起义中的牛金星、李岩也都是走了类似的道路,到农民起义军中来的。太平天国与清朝的科举制度相对立,自己在南京也开科取仕,不但有男科,而且有女:科,还点了女状元。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太平军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制度—保举制,也就是一种推荐制,例如李秀成、陈玉成都是经过一系列的保举而担任要职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