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方法的一点想法

来自:田福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3-12-27 14:58:15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教育学生听话守纪律;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一切为了高考分数;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此话虽然刺耳,却值得考虑。知识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现在的情况是:普遍地强调学习,大学里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某些学校、某些课程满堂灌输死记硬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我们培养出来的只知道考试,只知道背书的书呆子将越来越多!在这里海南人才在线想大声呼吁:不要仅仅传授知
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否则知识再多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更加重要, “一个在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爱因斯坦:《论教育》)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还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扼杀了人们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他说:功课太多了,“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海南人才在线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海南人才在线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
    为了不致于埋没一些特殊人才,对那些在校考试成绩不算好,但有极强的创新能力,有特殊发现、特殊才能的人应该破格录用,不要拘泥于考试成绩和资历,选拔留学生、研究生更要特别注意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总之,对于大学生,不光要掌握传统教科书的知识,也要大力加强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有用的科学人才。要考察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从古时候起,有志的人们就向往着多占有一些劳作奋斗的时间,夸父追日、鲁阳挥戈就是表达这种强烈愿望的优美神话。然而,“天地无私草木秋”,在不可抗拒的大自然规律面前,留下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惋叹!“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李白曾经这样仰天长啸。“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龚自珍曾经这样剖白心迹。志士磋日短,庸人愁昼长。在这短暂的人生一瞬里,有的人却抱了另一番态度:想人生七十犹稀。
    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羸(衰老之意)。
    五十岁除分昼黑,
    刚分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摧,兔走乌飞。
    仔细沉吟,
    都不如快活了便宜。(元•卢挚《蟾宫曲》)
    读着这《蟾宫曲》,那作者始觉日月之忽忽,终却见玩世不恭之心。不消说,持这样处世态度的人,是老没出息的公子哥儿,有志青年是耻与为伍的。传说歌德有个小儿子曾在纪念册上抄过别人写的一段话:“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分钟间他死去了。”歌德看到后,对这段话非常不满意,认为它表现的是一种不珍惜宝贵光阴、对人生极不严肃的态度,于是便提笔在这段话下面写道:“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就超过了一千。小儿子要知道这个道理,人能够有多少贡献。”
    是的,贡献与时间是有着重大制约关系的。马克思说过,节约劳动时间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同样,珍惜学习、工作时间就等于发展智力、创造力。但只有把这种对时问的珍惜与正确的生活目标统一起来,才能对历史前进起到推动作用。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谁要想获得巨大的成就,谁就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安排自己一生的时间?成才者的一个普遍信仰黄金原则“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中国人民的古老格言,道出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真理:时间贵于黄金。
    马克思说,时间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莎士比亚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屠格涅夫说,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去时间相比的了。
    居里夫人说,日子太短,过得太快。
    鲁讯说,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黄金原则”就是从这些成功者惜时史实和咸言中概括出来的。
    现在,让我们从历史上成功人才的巨大成就往回望去,看看他们是怎样象珍惜黄金般珍惜时间的。
    马克思夜以继日。流亡期间,他白天常被搅扰,只好夜间工作。每每是开完什么会,很晚才回家,之后,还要在椅子上坐几个钟头,读书、写作。然而,这几个钟头又一点一点延长了,东方作曙,方去睡觉。
    居里夫人连续作战。在提炼镭的艰苦日子里,居里夫人承担着比她丈夫劳动量还要大得多的工作,搬运矿石,搅拌溶液,连吃饭也顾不上离开实验室。有一次,她写信告诉别人说:“一年以来,我们没有到戏院或音乐会去,也没有拜访朋友。”巴甫洛夫认为两次生命都不够。一年除夕夜,他的未婚妻和朋友们去到他家作客。可他一钻进实验室就忘记了时间。后来,等不到主人的朋友们陆续都走了,未婚妻这才走向实验室,伫立在门外的雪地里等候她心爱的人。时钟打了十二点,新的一年开始了,巴甫洛夫这才从实验室走出来。后来他告诉青年说:“科学是需要人的毕生精力的。假定你们能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还是不够的。”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中国古代画家有“五日一山,十日水”的练笔传统。年青的齐白石从一个木匠,走上了绘画的路,从此着意丹青,愈老愈出新意。八十五岁那年,有一天连画条幅四张,午饭时还不肯停笔。画完第五张后,他在画上提字道三“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与齐白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京剧花脸前辈郝寿臣。他在自己的床头贴有这样一张字条二“睁目良就起”。天道酬勤,凡是坚持这条“黄金原则”的人,他自己的活动价值必得到提高,他的工作也有望放出金子般的光彩。应该用“金刚石”标价的两个字:青春。
    在自然界里,金刚石比金子还要贵重。在贵如黄金的人的一生中,青春时期的时间最为可贵。绝大多数人才的创造期在青年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会造成终生的遗恨。因此,它的价值只有用“金刚石”来标价,才更能引起青年们的重视。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从古以来,发明家,创立学派的,在开始时,都是年青的,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据张笛梅同志统计,从公元六00年到一九六0年,共有一千一百二十八位科学家、发明家做出一千八百一十八项重大科学创造发明,大致可分下列三种情况:
     (一)大多数人在三十岁左右即开始作出重大发明创造;
     (二)四十岁以前即作出第一项重大发明创造者占三分之
     (三)约有百分之六十的重大发明也是由四十岁以前的年轻人做出的。
    其中,二十岁到四十岁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创造力最旺盛、最容易获得成果的时期,四十岁以后,创造力一般说来就逐渐衰退了。这不仅与人的脑生理因素有关,而且与身体条件有关。懂得了这一点,而今二十到四十岁的同志,怎能不感奋起来,投身到创造性的劳动中去呢?陶渊明也曾大声疾呼:“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本文来源:海南人才在线招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