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福人力讲述礼仪的渊源(下)

来自:田福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3-08-12 09:14:35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学术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的礼仪也进人到了发展变革阶段。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们发展并革新了礼仪理论。孔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求人们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记录其

言行的《论语》里有74处都谈到了礼仪问题,其语录阐述了礼和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继孔子之后,另一位儒学大师孟子则把“礼”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不仅如此,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荀子更指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就不仅把“礼”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贵贱的尺度,而且把它与治国联系起来。儒家的这些礼仪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中国礼仪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基础。

    秦统一“六国”以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奠定了封建体制的基础,中国由此开始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礼仪也随之进人了强化和衰落阶段。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把儒家礼仪具体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其后,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逐渐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窒息思想自由的侄桔。清末,虽然中国古代礼仪仍旧盛极不衰,但一些西方礼仪已经开始传人中国,开始逐步取代某些不合时宜的中国古礼。

    辛亥革命后,西方文化大量传人中国,中国旧有的礼仪规范和礼仪制度逐渐被抛弃,新的礼仪标准得到推广和传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礼仪建设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许多落后的封建礼仪,如“三从四德”等被淘汰,而一些优秀的礼仪传统,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则被保存下来,发扬光大。在对中华传统礼仪进行扬弃 的基础上,中国现代礼仪还广泛地吸收了西方礼仪,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