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劳务派遣公司田福人力谈: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全公司的人,都是瞎忙!(3)

时间:2018-11-06

5/6

TOC工作法

假如我们有一项复杂的工作,先后经过“ABCD”四个环节,我们一般有四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跟着感觉走:先做A,感觉差不多了,再做B,到了C时,想一想还有时间吗?有时间就把CD这两个环节做得细一点,没时间的话,就粗一点。

这种方法的缺点很明显,时间紧的任务,AB的大量努力到了CD环节就被浪费了;相反,时间宽裕的话,AB的工作布局就太小,常常会制约CD环节的工作。

第二种是跟着兴趣能力走:我知道自己对C这个环节最感兴趣,A环节的能力最强,我就先干AC,最后的结果很明显,AC环节的成果,在BD这两个环节,被大量浪费——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于是就有了第三种全局考虑法:先规划一下ABCD四个环节的占用时间,再按计划执行。

这个方法肯定比前两个好,但它也有问题,通常我们在计划时会忽视最弱的环节的瓶颈,在执行中又容易在优势环节上超过预算时间,最终的成果还是受制于瓶颈环节

不就是瓶颈吗?我改,我改,我改改改,就有了第四种方法强攻瓶颈法,在瓶颈环节安排大量时间,突破瓶颈产能,行不行?

可惜啊。我们想一想,既然是瓶颈,说明此处的工作效率一定很低,把大量时间花在效率低的环节,会有好结果吗?

如果借鉴TOC工作法,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

第一步,根据经验,我们先判断B是瓶颈环节,一切流程都要围绕提升B的效率来进行;

第二步,看看B环节的工作方法有没有优化的空间,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到B环节;

第三步,分析AC这两个环节,尽量找出不需要通过B,直接到D的工作量,以减轻B环节的压力。

第四步,再看看B环节的工作,有没有可以在ACD环节直接解决的?

第五步,评估工作目标,再根据此目标评估B环节应分配的合理工作时间——因为瓶颈部分的工作质量决定了最终的工作质量。在保证任务能完成的前提下,剩下的时间分配给其他环节尽充分发挥。

第六步,进入执行环节后,还要观察整个流程,不要因为B环节用力过猛,导致瓶颈转移到了ACD环节,这也是TOC工作法的重要衡量指标——注重流量的平衡。

此外,我们平常喜欢先做完A,再做B,但TOC多批次通过的建议,所以,我们应该在A的一部分成果出来后,先进入B环节处理,再回头继续A的工作,以加强对B环节产能的反馈和控制。

6/6

忙碌,不代表有效率

书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情节,因为某个部门使用了机器人,效率大大提升,可上游环节很快就出现了供应不足,导致机器人开工不足,这些情况,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可为了配合公司宣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工厂不得不加大零件采购,强化上游生产的方法,最终导致半成品积压,订单来不及完成。

瓶颈一定是执行层显而易见的东西,而显而易见的东西恰恰是决策层最难看见的东西。

所以作者感叹:忙碌,不代表有效率,那些追求局部效益的系统,往往是最没有效率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