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薪酬和晋升都无法激励员工?(上)

来自:田福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8-09-17

1.付薪依据不明确。现代企业管理提倡以岗位价值为基点,再结合能力、业绩等因素决定薪酬数额。而在许多老国企的管理者眼中,薪酬水平应与行政级别和工作年限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科级”干部就算当上了经理,他拿的工资也不能比一个“处级”的副经理拿的工资高。这种根深蒂固的行政等级观念导致很多企业的薪酬标准与员工的实际能力、贡献不符。

2.平均主义与关系主义泛滥。三亚劳务派遣公司田福人力发现许多国内管理者在管理中夹杂了过多的主观情感,尤其在国有企业,为了追求稳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岗位的薪酬差距很低。例如,某企业年终奖金的分配采用系数法,全部管理人员和员工最高的系数为1.3,最低的为1。这样的差距显然不能体现岗位价值的差别,表面上看,大家一团和气,实际只会导致平庸员工继续不思进取、而优秀员工逐渐流失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与此同时,晋升上又往往重关系而轻绩效,加上许多复杂的潜规则,一般员工更加不会产生向上发展的动力了。

3.职业发展通道单一。三亚劳务派遣公司田福人力觉得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和许多老牌的民族企业主要的职业发展通道都是行政通道,呈金字塔形结构,越向上机会越少,但越往上工作看起来就越轻松,因此所有人都挤在这一座独木桥上,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晋升通道和薪酬通道了。虽然有的企业会针对行政序列外的专业岗位提供一些临时性的津贴补助,但激励效果依然远远不如行政晋升。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三亚劳务派遣公司田福人力有以下三点建议:

1.企业晋升通道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联系。

企业战略确定了一个企业的定位和目标,企业里从上至下的人才发展都应服务于战略的实现。因此,员工的晋升通道就应从企业战略出发,依据战略描绘出未来几年人才需求的清晰蓝图,即企业需要哪些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怎样达到这些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分析,评估公司的部门及岗位设置。同时,基于业务规模等驱动因素,提出人员编制的合理数值。这样,员工就能清晰看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发展方式、机会大小、以及对于企业的积极意义,也就能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适合自己晋升通道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