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大学生意识中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越来越重,他们为了将来的就业,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智力和知识的教育上,而道德、礼仪文明、理想等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却往往被他们忽视和冷落。面对社会中有关于礼仪文明教育的书籍也只是被他们看做是无关痛痒的杂志小说,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不到重要作用。因此他们的道德意识的淡薄,对周围的不文明的礼仪行为
不重视,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本在于内外兼修,许多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都拥有了比较好的内心的道德品质,但是对于外在的表现,也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礼仪文明的细节表现看出他们缺乏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礼仪道德素养常识。
其次,多年的教育理念加重了社会上“重理轻文”的偏见,许多孩子只关注于自己的文化知识,许多家长又只重视孩子学外语学艺术,所以高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就是很好了一个例子,他们从小接受并不全面的知识结构,所以,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佳,缺乏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加上主修音乐的他们自小也是将关注点集中在独自的音乐表演上,在集体协作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
再次,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基本各大中小学校都要求学习西方的文化语言和习俗,而由于学生自小在文化差异的辨别上有着不强的辨析能力,并且对异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效仿能力,所以,西方的日常称呼、交际语言、禁忌习俗等都和中国不同,中西方的文化习俗差异也对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交流有着很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大学生有个很严重的现实问题,在大学生中,意识里有礼仪文明的细节行为和重要性,但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普遍认为,这些真正的礼仪文明行为要细化起来太麻烦,只需要在某些重要人的面前“装出来”,
而私底下或者是平常的生活待人接物上该怎样简便还是怎样,这种敷衍的思想导致的很严重的后果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在某些重要的场合,或者是平常的生活中还是会体现出大学生的没有素质,没有修养的道德礼仪表现,这会加重人们对当代大学生的“无希望”的观念,而对于大学生将来就业和为人处世方面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毁灭大学生之前的努力和成绩,从长远方向看来,是完全不值得的。
本文来源:海南招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