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招聘】善于利用环境改变环境

来自:田福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4-01-07 15:50:39

    人才‘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成长,与周围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环境对人才的影响,取决于人才如何对待环境。

    人才‘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环境只是给人才提供一个成长的舞台。同样的舞台,有人能导演一出威武雄壮的活剧,有人会感到困难重重,无所作为。我们既不忽视环境的作用,也不应该夸大它的作用。关键在于善于不善于利用,善于不善于改变。

    一般说来,环境优越,对人才成长是有利的条件,环境_恶劣会给人才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困难。但是环境也有两重.性。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人才的意志,优越的条件也会使意志薄弱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鲁迅说过:“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对意志薄弱者确是如此。

    相反,即使环境再艰苦,但能正确认识,认真对待,也照样出人才。.【海南人才在线招聘网】国最近几年一大批自学成才者都是在艰苦环·境中取得成功的。1978年考取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生的曹南微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十多年前她高中还未毕业,就关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从此开始了艰难的自学。在十年动乱的日子里,她的母亲被隔离审查,两个哥哥被捕,家里只剩她一人,不能工作又不能升学,还得了严重的贫血、肾炎等疾病。但是倔强的曹南微抱定“【海南人才在线招聘网】戴着锁链去爬;去滚,也要冲到目的地”的决心,每月就靠20元生活费,拚着命坚持自学。没有图书她就到图书馆借,开馆就进,闭馆才走,别人学八小时,她学十六小时,一终于自学完了高中课程,又用三年时间学完大学理科五年的课程,从1972年开始自学与高能物理有关的数学、物理,并学会了英语,到1978年考取了研究生。论环境,这是够艰苦的了。可以想见在那“四害”横行的日子里,她不仅要承受困苦生活的熬煎,还会时时受到无端的凌辱嘲弄。把她这一切加在哪一个人身上都是够受的,何况一位年纪轻轻的女孩子。要是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股顽强的精神,有人或许消极颓废,悲观厌世,‘或许自暴自弃,.甚至坠落下去。而曹南微却集中思想,用尽全力学习、学习,终于成才了。

    今天,生长人才的环境虽然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护但是毕竟四害”横行的时候不知要好多少倍了。而且党和国家总是在尽一切可能为人才的顺利成长创造各种条件。我们是应该充分利用这种难得的机会和条件,加紧努力,尽快成才。

    正确认识环境,既不要因环境不太好、条件差,就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也不要因为环境优越、条件好,就盲目乐观,忘乎所以。无论怎样的环境、条件,都要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从眼前做起,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尽力变不利为有利,这样终究会有所成就。
    其次,必须看到,有利的环境、条件,并不都是明晃晃地摆在那里,可供你直接利用,常常是需要自己去发现有种因素。动物尚且懂得利用环境(象狐狸就会巧妙地利用地形【海南招聘】物来中断它的踪迹,躲避追捕者),“万物之灵”的人自然更善于发现和利用环境。而且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正如恩格斯所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却不能在自然界打上它们的意志的印记,而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人可以通过【海南招聘】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就是人具有的对外部环境的能动的改造能力。这种能力即使对整个环境的改造暂时还不能奏效的话,也总可以造成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局部的小环境。诚然,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整个社会的环境,却又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局部的小环境中。因此这就为人才利用环境、改变环境提供了可能。

    一切成功的人才都必定是善于体察环境,巧妙地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的有心人。有些即使极端恶劣的环境,用心挖掘也会发现有用之处。1895年12月列宁因“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案件被捕入狱,于是【海南招聘】利用监狱“安静”的环境,拚命读书,开始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因此1896年1月14日【海南招聘】从监狱寄出的第一封信,就是要家里千方百计地找到【海南招聘】所需要的全部参考书籍。当【海南招聘】得知要流放西伯利亚时,甚至还感到“可惜”。“可惜”什么呢?【海南招聘】说:“可惜从监狱里出来太早了一点,能再住一些日子把书写完就好了,在西伯利亚是不容易得到参考书的。,但是后来列宁以【海南招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巨大热情和超人的毅力,在流放地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搜集到各种材料,终于在1898年8月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的初稿,与此同时还写作了《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任务》一书。
    人们熟悉的“奥林比亚科学院”,这也是爱因斯坦在生活艰难的条件下和【海南招聘】的几位挚友一起创造的一个适合子他们成才的学习环境。虽然这只是1902-1905年的事情,但是却对他们以后的科学生涯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他们直到晚年仍始终念念不忘半个世纪前的这段峥嵘岁月。爱因斯坦在临终前两年(1953年)还高度评价了它,称誉“不朽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所闪耀的明亮很眼的光辉依然照耀着我们孤寂的人生道路。”

    要利用环境和改变环境就需要付出劳动。有的人瞧别人样样具备,看自己总不称心如意,看这不顺眼,瞧那不顺心,整天牢骚不断,埋怨条件不具备,就是懒得动手去试一试,更没想到要自己去创造条件,去改造环境。这种人是成不了人才的。

    改变环境还要挖空心思,千方百计,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有个主意就要去千,去办,不要在那里坐而论道,先想出一大堆“不可能”,自己先把路子堵死。多设想些困难有好处,那是为了使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但是设想得过分,想得太绝对,总以为这里行不通,那里办不到,反倒把自己的手脚捆住了,其实未必符合实际。这种人虽是想得“周全”,却无所作为,“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一些觉得很困难的事情却很容易就办成了,相反原来以为很容易的李情反倒没有办成。这可能是原先的设想不切实际,
而且还与后来努力的程度有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