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人深思的生动事例

来自:田福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3-12-28 09:51:58

    一九三五年五月四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生毕业典礼上作过一次重要讲话。讲话的中心内容是强调积极培养人才和正确使用专业干部的重要性。为了深刻形象地说明问题,斯大林举出了一个亲身经历的生动事例。他说、
      “我回想起了我在西伯利亚流放时碰见的一件事。这是在春季涨水时发生的。当时有三十个人到何里去捞取被波涛汹涌的大水冲下来的木料。当傍晚他们回到村里时,却少了一个同伴。当我问第三十个人在哪里时,他们冷淡地回答道:第三十个人‘留在那里了’。我问:‘怎么会留在那里呢?’他们又同样冷淡地回答道:‘那还要问什么,当然是淹死了。’当时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忙着要走,说是‘要给母马饮水去’。于是我责备他们对人还不如对牲畜那样爱惜,他们中间便有一个人在其余的人的赞同下回答道:‘干吗我们要爱惜人呢?人是我们随时都可以做出来的。而母马呢……你试一试去做出一匹母马来看。’你们看,这件小事也许不大重要,但是很能说明问题。我觉得,
我们有些领导人对人才、对干部采取的冷淡态度以及不会重视人才,就是上述这个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发生的事情里所表现出米的那种人对人的奇怪态度的残余。”
    从上面这个事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斯大林对于不爱惜人才的现象是多么的深恶痛绝。一九三五年春,苏联全国的经济建设正进入一个新时期,即一个由缺乏技术装备到拥有广泛的技术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培养和正确使用各类专业干部的问题便被提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斯大林借红军学院学生毕业的机会,把这个问题向全国全党提了出来,他指出:“渡过十分缺乏技术的时期以后,我们就进入了新的时期,进入了我认为是十分缺乏人才、缺乏干部和缺乏能够驾驭技术并推进技术的工作者的时期”;他强调,“为了把技术运用起来并得到充分利用,就需要有掌握技术的人才,就需要有能够精通并十分内行地运用这种技术的干部。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的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最后,斯大林提出了适应这个新时期特点的著名口号:“干部决定一切”。
    我在上面援引的这个事例,是斯大林用来批评那些不重视、不爱惜人才的领导人的。斯大林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人时常“采取一种麻木不仁的官僚主义态度和简直是岂有此理的态度”去对待人才,对待干部,对待下面的工作人员,致使埋没人才、浪费人才乃至摧残人才的现象时有发生。把人看得连牲口都不如,这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沙皇俄国是根本不足为奇的。可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出现这种情况则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它将给党的事业、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危害。鉴于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可能造成极严重的后果,斯大林感到有必要及时提醒全党注意。他对大家说:“毕竟应该了解: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应该了解: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如果我们在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军队中拥有大量的优秀干部,那末我们的国家就将是不可战胜的。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干部,那我们就会寸步难移。”
    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为了在本世纪实现“四化”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人才、需要干部的迫切程度,较之三十年代中期的苏联,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斯大林在讲话中指出的某些领导人不懂得爱惜人才、爱惜干部、爱惜下面工作人员的现象,在我们国家究竟有没有呢?我感到也是有的。例如,有些领导人长期让专业干部搞一般行政工作;有些领导人试图把经过专业院校三四年培养、又在实际工作岗位锻炼了一定时期的年轻外语干部转业改行;有的领导人则根本不承认有什么人才,他们甚至对一些参加革命二三十年、有较突出的业务专长和研究能力、对党的工作一贯勤恳负责的好干部也根本不当一回事,他们一谈起这些同志就是什么“家庭出身不好”、“个人名利思想严重”、“世界观改造任务艰巨”、“小知识分子习气浓厚”等等;他们政治上不予这些同志以完全信任,工作上不给这些同志以积极支持,这不正是一种对待人才的“岂有此理的态度”吗!这种态度,对我国的“四化”建设,对我们党的整个革命事业,将会带来多么巨大的危害,是不言自明的。
    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关于改变干部队伍结构和改革干部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的爱惜,对干部队伍建设的关心。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叶剑英同志的重要论述,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把各项改进干部工作的措施落实好,建议大家把斯大林四十儿年前在红军学院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拿出来好好学一学;特别希望那些到目前为止仍对爱惜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领导同志,能够认真地从斯大林用心良苦的举例中得到某些应有的教益。


本文来源:海南人才在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fr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