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道德修养
从古至今,人们都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但道德修养不能脱离外在的形式而存在,它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形式就是礼仪。
由于礼仪本身必须符合道德规范,所以自古以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非常重视礼仪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即重视礼仪的道德内涵。世界各国的礼仪都要求人们用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来为人处世,告诫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以礼相待,讲究规矩,用道德的力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公德,造就美好心灵。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礼仪水平不仅反映着他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也反映着他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通过一个人对礼仪运用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出该人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因此,学习与运用礼仪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协调人际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一个人只要与人打交道,就不能不学礼仪、讲礼仪。因为礼仪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它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从而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友好和善意,增进大家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进而造就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取得事业的成功。一个从未学过礼仪的人可能会在初次与某人交往时手足无措、言谈失当,而学习并掌握了礼仪的人则能够比较得体地应对各种场面,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处变不惊。
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美好模式来追求。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和为贵”的观点,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也设计了一个主张公正和谐的正义之邦。尽管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有所差异,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误解、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到社会和谐。礼仪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缓和或解决某些不必要的情感对立与障碍,从而使人们相互之间理解、信任、宽容。
(四)正确沟通信息
人类的言语和行为都包含着一定信息。礼仪作为人们内在涵养、素质的外在体现,无时无刻不在交往中向交际对象传递着这样那样的信息,成为人们互相了解的一种手段。一个人的着装方式、风格,打电话的态度,写信的言辞,招呼他人的用语都能够反映其自身的各种信息。如果不懂礼仪,传达者言语和行为所传达的信息就可能与其本意背道而驰。如: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人们习惯初次见面时询问成年人的婚姻状况以示关心,但是如果到欧美国家也这样,就会被认为干涉他人隐私,是很没有礼貌的。一个不懂礼仪的女士在进行面试准备时可能会刻意浓妆艳抹、装扮仪容以示自己对于面试的重视,殊不知浓妆艳抹地参加面试恰恰是缺少专业素质、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如对自身仪表的重视程度的表现。因此,了解礼仪是正确沟通信息的一个前提。